一路一带能否消化产能过剩?(三)
2015-09-04
其实成立一个亚投行的想法是很好的,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2020年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
如果这个数据準确,那说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边际效益还是非常大的。
然而这麼个大饼,怎麼没人吃呢?要知道,这世界最不缺的就是资本和廉价劳动力,基礎設施又不是什麼高科技。
原因其实很简单,首先,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量大,施工时间长,利润回收週期长而且不确定,私人资本一般不敢涉足,只能靠政府财政投入,
而很多经济不发达国家财政收入不多,不靠贷款很难搞定。
另外,因為基础设施投入大,牵涉到各方利益,在民主制度成熟的国家通常会因為一个项目而吵上n年都没能达成一致,
或者搞到一半的时候因為政府换届而改变主意,而在法制不健全的国家则很容易滋生腐败。
最后则是很多国家长期政治动荡,经济根本无法发展。
这方面,神州确实能“集中力量办大事”,领导脑袋一拍,动輒几百亿上千亿的工程就上马了,
但这是以巨大的腐败成本、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和人权成本為代价的。
神州想要将自己的“成功经验”输出国外,恐怕没那麼容易,这方面的前车之鉴实已经是十个指头数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