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困局是如何形成的?(上)
2015-09-26
亿万人民 于 2015/9/17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经济风云
国务院参事夏斌:房子卖不出去了,这种状况现在已经开始了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来源:网易房产
演讲: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困局?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今天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
这一轮经济周期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的,大的环境与美国经济周期以及世界经济周期有关。
2002年底,我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调到国务院发展中心工作。
在2002年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党组每年的工作目标,就是为放1万亿贷款而奋斗。
彼时朱镕基总理正好严抓不良贷款,各级行长都非常谨慎,严控贷款。
但到了2003年,上半年贷款一下子达到1万亿,全年贷款规模增长23%。
此后,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涨到2007年的14.2%。2008年发生百年一遇的大危机,波及了全球经济。
2009年中国经济进一步往下走,这个期间,我们出台了4万亿政策。
4万亿是财政的钱,更多的是央行提供了大量的配套资金。
我在2011年7月向领导同志汇报时曾说,中国两位数增速的时代应结束了,中国增速下来是合理的,硬托上去是不合理的,是有风险的。
从今天看,大家已经慢慢接受增速下来这一事实。
今年中国政府提出GDP增速要保7.5%。从各种数据分析,今年明年和后年的经济增速还会逐年下降。
首先看出口。
尽管美国经济在慢慢复苏,但要恢复到2008年之前的那种状况,很难。
欧元区的问题比较严重。这几年出口对GDP的拉动率要恢复到危机前几年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其次看消费。
政府多年来的战略取向是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
但从历史数据看,我们居民消费率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46.4%,一路下滑到2010年的33.8%,2012年的34%,2013年的34%~35%。
我们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很正确、很明确,就是想尽办法扩大消费,改变增长方式。
实事求是地说,国家这几年在扩大消费上是下了大力气的。
农村实施了新农合,看病可以报销,农民养老也开始慢慢在解决。
最为震撼的是,中国农民祖祖辈辈都知道种地要交税的,前几年农业税也废除了。
废除农业税很大部分是为了消费。但尽管如此,严峻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提高消费率很难。
因此,在中国目前情况下,GDP增长在消费和出口上找出路很难。
从出口角度看,外国没有钱进口;从消费角度看,需要深入改革,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只能依靠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