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题
房地产引发系统风险的爆发方式(二)
亿万人民 于 2015/9/17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经济风云
国务院参事夏斌:房子卖不出去了,这种状况现在已经开始了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来源:网易房产
演讲: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
第二波,收紧房企银根的连锁反应是,涉及上下游40个行业的投资会进一步深度下行。
和房地产业相关的水泥、钢铁、玻璃等40个行业现在已经产能过剩,
如果房地产投资再进一步下降,产能过剩问题更大。
因此导致这批相关的非房地产行业产出减少,或者减少投资,或者倒闭破产,进一步影响全局性的投资和GDP,这是第二波。
第三波,地方GDP马上下滑,地方政府破产。
去年一年,地方政府和房地产相关的八项税收加上土地出让金的收入,一共有***万亿。
狭义的土地财政对房地产的依赖度达到53%。有些地方更高,100%多的都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房市价量齐跌,首先会出现什么情况?
房地产企业拿地的积极性会减弱。今年5月份,武汉、沈阳、长沙、佛山已经纷纷出现地方政府拍地拍不出去,
因为房地产企业房子卖不出去,价格都跌了,老板不愿意拿地了。
报纸上各种信息披露,有些城市已经出现土地拍卖流标,二次流标。
今年10个典型城市,5月份的土地收入已经同比下降了25%。最新的7、8月份的数据没有放进去。
我们假设今年下降5%到10%,地方政府由于资金压力,没有钱了,怎么办?
收缩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资金配套不够,保障房建设以及民生的其他投入都发生困难。
直接影响是,地方GDP马上下滑。
现在全国每年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80%都是银行的钱,或者金融系统的钱。
地方政府是用20%的土地收入来撬动了这80%的基础设施资金。
地方政府普遍以土地抵押向银行融资,如果地价进一步下跌,对地方政府无疑是雪上加霜,GDP的增速前景更加暗淡。
这个时候,地方政府如果急了,唯一的出路是加快拍卖土地。但越加快拍卖土地,地价跌得越快,这是必然结果。
地价跌得越快,会从房地产企业、地方债等各种渠道,激化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
这样的话,使整个社会债务慢慢陷入倒塌的恶性循环,银行就不敢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