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黎明
近日,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2010修订本》按高、中、低三种生育率方案,对中国人口增长率做了预测,
按照中方案,中国人口将在2026年转入负增长,此后负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直到2060年才稳定下来。
而按照低方案,中国人口在2017年达到13.6亿的峰值后迅速下降。
少子化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人口减少,导致消费萎缩,
进而需求同步萎缩,经济发展失去动力,社会失去活力。
少子化和人口危机的负面影响,媒体上已经讨论得够多了,
如果换一个角度,用更辩证的方法,来同时看看少子化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我们以少子化对房地产和城市的影响为例,来翻看一枚硬币的两面。
人口结构的转变,与房地产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
以日本为例,1947-1949年是日本人口出生的高峰期,到1968-1974年,这批人的年龄达到19-27岁,陆续进入婚姻年龄,
这些适婚的年轻人大多集中于城市,形成了对城市住房的刚性需求,这期间的日本房地产价格,也是持续上涨的阶段。
1975年以后,受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进入低增长高通胀的滞涨期,
城市生活成本大幅上升,人口逐渐迁出城市,城市地价下跌8%。
1992年日本人口红利的拐点真正到来,房地产的巨大泡沫开始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