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在即房地产业大鳄在开溜
                    2015-10-12
                
                
                        房地产业大鳄的行动,反映出房地产业的状况。
    在20世纪末,中共体制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试图通过房地产业的发展,为体制聚集更多的资金。
    由于中国的货币总量数额较小,除了局部地区的炒房热之外,并没有将全国的房地产推高。
    当时,以李嘉诚为代表的香港房地产商,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大规模囤地。
    随着中国加入WTO出口增加,私营企业获得较高利润,开始出现温州炒房团和山西煤老板炒房团等。
    上海等地方政府则积极吸引外资投资房地产,明确承诺外资高额的房地产投资收益,如果亏钱政府保底。
    在优惠政策吸引下,外资大举进入中国,以少量资金撬动银行贷款杠杆,对房地产进行开发,
    并且对整栋楼宇进行买卖,获利极为丰厚。
    2008年4万亿后,更多国际游资受中国火热的经济所吸引,进入中国大手笔进行房地产开发或者炒卖。
    房价的火爆上涨,以及土地的火热成交,让李嘉诚等潜伏了10年以上的大地主们,在所屯的大面积未开发地块上,获得数百倍以上账面收益。
    在大规模资金的支持下,不仅住宅如火如荼地建设,商用物业也以更疯狂的规模开发。
    不过,从2012年开始,即使美联储实施大规模的QE3,进入中国的美元也逐渐减少对于房地产的购买量。
    本土房地产商的代表王石、潘石屹等人看到国内楼市危险,系统资金转移。
    万科在国外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给在国外的中国人,获得在国外的销售收入,并且将收入和利润留在国外。
    李嘉诚等港商也开始着手撤出,一方面唱多大陆房地产,一方面偷偷将手中的存货出手。
    不过,由于存货过多,大部分产业难以顺利转卖,只能以大的折扣销售,能走多少走多少。
    李嘉诚的出口状况反映出,早期进入中国的资金,已经急于撤出;
    同时,新进入的资金越来越少,接盘意愿越来越低,让希望出售物业的资金无法出手。
    尤其在经济下滑、网络销售全面侵占市场的背景下,整栋的商场写字楼等商业楼宇的成交越来越少,市场几乎完全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