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农民常用「催熟剂」,控制蔬果的成熟期及外观,但滥用「催熟剂」会否损害消费者的健康,有关部门却不了解。
新华社记者连日来在山东、安徽、江苏等地调查发现,不少蔬果在还没有成熟时被抹上「催熟剂」,提前上市,进入百姓餐桌的。
安徽省最大的「菜篮子」——合肥周谷堆蔬菜批发市场,
多位菜贩坦承,为提前上市、增加效益,很多菜农在蔬菜未成熟时,使用一种叫「乙烯利」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用来加速蔬菜成熟。
山东寿光一林姓菜农表示,「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当地使用比较普遍,在青瓜等开花之前涂抹到花茎处,或是在形成果实之初涂抹到果实上。
青瓜「一抹」就变粗——寿光王姓菜农说,他家青瓜地里用的是「绿直灵」(另一种催熟剂),从幼苗时开始打,一茬青瓜要结果五六遍。
安徽菜农马大爷说,使用了植物「激素」,一般瓜身会变直变粗,顶花色泽鲜豔不易脱落,刺细长刺手。
而正常成熟的青瓜,顶花会枯萎、自然脱落,外形比较弯、个头也不大。
长期贩运蔬菜的曹老板告诉记者,现在菜农用「催熟剂」很普遍,很少人能等到九成熟再摘下来销售。
「批发市场里外地来的很多经过催熟的番茄,比我们本地正常长的卖相好看、更受欢迎,且价格卖得也要高一些。」
记者在山东、安徽等地一些农资市场了解到,几乎每家门店都出售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店主们普遍反映销路很好。一位店主说:「谁家大棚不用这个?几乎是100%用!」
用了「催熟剂」后可以增加产量。江苏一位黄姓菜农对记者说,用不用「催熟剂」差别很大,正常长的青瓜亩产5000斤左右,用了可以到8000斤。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授蔡建伟认为,在国家标准内合理使用「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可以的,
但若超量、超标使用,导致蔬菜「催熟剂」含量超标,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香港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