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中医中药研究

唐宋时期的中医发展与儿科

2015-10-31

    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问世了世界上最早的两本儿科专著,
    即王末钞的《小儿用药本草》和徐叔响的《疗少小百病杂方》。
    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太医令秦承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医学院。
    到了公元6世纪,隋朝完善了这一医学教育机构,并命名为“太医署”,
    署内分医、药两部,太医令是最高官职,丞为之助理,
    下有主药、医师、药园师、 医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在校师生最多时达580人之多。
    在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药方多达5000多个,
    出版了《大医精诚》、《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三本医学著作,后世尊称他为药王。
    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突厥、高句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
    到了在唐末宋初,儿科专著《颅囟经》问世流行,
    而世界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公元1032-1113年)则受此书启发,
    撰写了著名的儿科巨著《小儿药证直诀》,
    后人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即太医局,医学分科已经非常完备,
    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穴位,出版《图经》。
    北宋的宋慈出版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