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研究
在明朝(1368年-1644),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书,
这本书不仅是药物学专着,还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本草纲目》刊行后很快传入日本、朝鲜及越南等亚洲地区,
在公元17、18世纪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欧洲语言。
另一方面,李时珍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大脑负责精神感觉、又发现胆结石病、
利用冰敷替高热病人降温以及发明消毒技术的医学家。
此外还有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苏敬的《新修本草》 、
王焘的《外台秘要》、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
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大量医学典籍问世。
自明朝中医发展已经达到了顶峰,出现了诸多的医学流派。
同时在朝鲜研究中医的所谓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