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亟需改革财税体制
2015-11-15
文/管清友
当前我国税赋比重过高、税收制度存在诸多制度性缺陷,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发展,亟需改革。
大规模减税是从收入端宽财政,相比支出端的财政刺激,减税可以避免财政定向支出带来的资源配置扭曲。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日前表示,2015年全球面临危机以来最为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
除了要反思原因,制定针对需求方和供给方的综合政策,坚持稳增长和促改革的辩证统一外,
还应重新审视一些传统经济学理念,要反思财政政策,
其中特别提及“3%的赤字率是不是绝对科学,值得探讨”,暗示财政或有进一步扩张,赤字率红线或可调整。
眼观当下,财政政策的反思,其实就是要让“积极财政”真正“积极”起来。
应当如何为之?
目前,名义上“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还不够“积极”,其根源在于财税体制的束缚。
财税体制目前有两大问题:一方面缺钱,另一方面是钱又花不出去。
缺钱是因为经济下行期财政收入大幅受限,而中央对财政赤字率容忍度较低,
钱花不出去是因为中央地方之间财政关系没捋顺,地方政府自由度较低,没有积极性去花钱。
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一方面扩大财政赤字,另一方面调整央地财政关系。
私人部门被动去杠杆的过程中公共部门应该加杠杆对冲,是所谓逆周期调节。
但目前来看,积极财政一点都不积极,未来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015年前三季度的名义GDP增速才6.6%,而财政收入的增速仍有7.6%。
2014年的财政赤字率仅为2.1%,2015年的财政赤字目标虽然提高到2.3%,
但仍远低于国际警戒水平3%,也明显低于我们在2009-2010年的水平,
下一步可以继续扩大财政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