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国有病”困境(下)
                    2015-11-30
                
                
                        国有病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上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有权势的政府官员与权力保护下获得巨大利益的企业家,形成垄断性的分利集团,
    双方结成权钱交易的互利关系,他们在圈地中取得了巨额利益;
    另一方面,高房价又使中产阶级与普罗大众财富积累困难,这就形成“中国模式”下的两极分化。
    一些垄断性的国有企业无须激发创新意识,提高效率,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国有经营垄断机制从社会获得巨利。
    中国的《新世纪》周刊最近披露了一份CRH2型动车组配件供应商名录,包括三千多种动车设备的目录及价格。
    有些比市场价格高出四五倍。
    高铁车厢内仅一个卫生间就耗资30至40万元,一个水龙头1.28万元,
    一个纸币盒一千多元,坐厕组合居然近十万元。
    以至于人们形容高铁车厢是用金砖铺出来的。
    人们自然还会联想到如此浩大的开支后面的“回扣”将是何等巨大的数额。
    与国有病相联系的是公务腐败与公款消费的巨大开支。
    据报道,九三学社中央拟的一提案列举一组数据:目前,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已达3000亿。
    如此庞大的公款吃喝数额,挤占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例如2009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和公共安全三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18.6%;
    国外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多低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