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健康家园

唾液用来养生达到健身祛病

2015-12-06

    《黄帝内经》在国际国内受到广泛推崇和赞誉,是祖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标志,
    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
    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深远影响。 
    唾液养生法由来已久,在《黄帝内经》中即有“饵舌下津令无数”的记载。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而唾液为脾肾所化,
    所谓“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
    故唾液与生命活动有密不可分之关系。
    《逍遥子导引诀》中认为此法能使“五脏之邪火不炎,四肢之气血流畅,诸疾不生,永除后患”。
    唾液又称津液,俗称口水。
    我国古代中医称唾液为“玉津”或“玉泉”,并用其来养生达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唐代长寿名医孙思邈在《养生铭》中说,“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年;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
    清代乾隆皇帝是我国古代四百四拾陆位皇帝中寿命最长的,活到八十九岁,其养身之法之一就是“齿常叩,津常咽”。
    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认为“唾精,乃人之精气所化”,
    并在《本草纲目》中说:“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则精气常留,眼明耳灵。相反,经常吐唾液,则损精神,颜枯形槁。”
    《红炉点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再从中国文字的角度看,祖先造字以为“氵”加“舌”字组成为“活”字,可见古人对口水作用的重视。
    “活” 为有活力,生动活泼,生龙活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