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鼓励“降房价”能降吗?
2016-01-02
在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化解房地产库存被列为2016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五大任务之一。
这是史无前例的。
会议明确提出,将采取包括在需求端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农民购房;
在供给端鼓励房地产开发商适当降低房价,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兼并重组等政策。
同时明确表态,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如何理解这些政策?它们释放出哪些信号,又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怎样影响?
尤其大家最关心的是,中央政府旗帜鲜明地鼓励降房价,“我的房子会贬值吗?”“我能买得起房子了吗?”
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鼓励开发商降价,业内普遍预计,并不是试图用行政手段限制开发企业提高房价,
而是用引导的方法让开发企业对市场未来产生合理预期。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城市的房地产都需要降价,例如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就不太可能下降。
这样的表态,核心目的是为了避免开发企业误判去库存的形势,避免土地市场竞争过于激烈。
在执行上,具体的政策措施仍然会是市场化手段。
当然,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也会有自身的考虑,例如上市公司降价可能带来盈利下滑、小开发商降价可能就面临破产,
更不用说降价可能重现以前业主不满事件等等。
所以,降价不降价,企业会根据自身情况来做决定。
政府部门还应该考虑,实施全方位的去库存方案,市场上呼声较高的是:
让政府与银行及税务局三方都加入进来,切实降低开发商的税费负担,改变房地产开发总成本逐年增长的势头。
同时最大程度地释放首次、改善和投资性需求。
例如,房贷首付与利率下调,继续实施降准、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
实施买房财政补帖和房地产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