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城买房恐怕不解近渴
2016-01-0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
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
这一个政策是在试图抵消人口拐点对房地产市场的负面影响,
利用人口红利继续支撑楼市发展,释放更多的住房需求。
据统计,中国三、四线城市当中约有三四成购房需求是来自于周边中小城镇和农民,
政府如果能够在信贷、税收和宅基地流转(或质押)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的确能释放出大量新增购房需求。
但是参照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不能过度鼓励支付能力较弱的农民购房,
否则可能出现还贷困难,不良贷款率上升的现象。
在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会议提出“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
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的主要方向,
意味着将来可能收购商品房库存转为保障房,将农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并在公积金与社保等方向进行改革。
举例来说,包括打破城乡二元制、建立政策性住房银行、推进房贷资产证券化、
允许异地贷款、实施公积金房贷资产证券化等等。
农民工市民化等措施的确是化解楼市库存的一条途径,
但这属于中长期政策,需要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组合拳落地,
至少要等两三年才能见效。
总体来看,长、短期去库存措施应该多项并举,协调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