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经济专题

困难只增不减经济开局不利

2016-01-13

    翁海颖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研究员
    2016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内地的股市和汇市双双受挫。
    小股民们被「熔断机制」熔掉了,外资和外贸企业被人民币贬值撼动了,百姓和企业皆不好受。
    2016年的经济开局差透了。
    高层早在2014年就判断2016年是国际和内地经济的转轨期,担心难关不易闯。
    所以用“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等措施为这个转轨做出铺垫。
    百姓贴身感受的难关始自2015年中的股市大跌,
    惟内地经济数据早在2015年第一季度已急转直下,先行指标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採购经理指数(PMI)皆在荣枯线下。
    即使内地祭出甚多刺激性政策,生效不多。
    另一边,2015年是内地的对外投资首度超越实际利用外资的第一年。
    这既可理解为内地经济实力增强,也可演绎为外资企业看淡内地经济前景。
    对内地经济依赖较重的台湾、韩国企业,尤其是智能手机等领域的厂商,
    在内地的红色产业链衝击下,叫苦连天,加速转移生产至越南和印度。
    台湾鸿海集团的郭台铭表示到2020年,将在印度修建10至12间工厂,创造100万个就业职位。
    日本企业的去中国化情况更为明显。
    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日资银行的中国融资馀额在2015年出现下滑,是雷曼危机以来的首度减少。
    这与日资厂商的内地销售额下降,暂缓在内地新建工厂项目有关。
    内地经济不景,也影响到基建相关的外资厂商的对华销售,
    美国的卡特彼勒就因对华的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销售下降,提出裁员计划。
    面对产能增加,需求不前的供求失衡大局面,未来的经济困境只增不少。
    正因如此,IMF经济学家提出中国经济成长减缓将是2016年全球经济的一大风险,
    透过进口和大宗商品,影响全球经济。
    关键是中国经济问题,会否上升且演变成为全球经济问题。
    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