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让中国股市风声鹤唳
2016-01-18
中国证监会自2016年1月正式实施防范风险的“熔断机制”,
但弔诡的是,该机制显然造成股市雪上加霜,上路不到一週即宣告夭折,
可谓中国股市市场化改革以来又一次重大挫败。
《福布斯》杂志报导,无论熔断机制事前如何精心设计,凡是在股市动盪时期,要求立即发生作用实属强求。
况且中国股市的基本问题在于估值过高,需要向下修正,这一特徵又令仿效美股的熔断机制更不易发挥效果。
依照证监会规定,不论涨跌,只要幅度超过5%,股票及衍生品短暂停止交易15分钟;
倘若超过7%,则暂停交易直到收市。
据统计,2016年1月4日至7日短短四天内,启动两次启动熔断机制共造成逾7兆元人民币(约合1.1兆美元)市值蒸发。
分析人士认为,北京管控金融波动的决心不会就此罢休,未来证监会极有可能推出新版熔断工具。
上海和琪同益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总监陈钢告诉彭博社:市场真的疯了!
再加上限缩大股东的减持禁令至1月8日到期,股市势必面临严峻考验。
预期市场陷入庞大卖压之下,资产管理者纷纷出脱手上持股,避免亏损扩大。
实际上,熔断机制的宗旨原为安抚市场大起大落,
但是证监会的决策过程却鲜少对外说明,特定媒体与官媒一片叫好反倒引起市场疑虑。
专栏作家章家敦举例写道,先前《南华早报》仅轻描淡写反对方意见,
甚至强调“几乎没有挑战新政策的评论。”
然而,继熔断方案宣告失败后,证监会自称会与利益相关方进行磋商,
预料修正版本或能更贴近市场期待。
投资银行瑞东集团的Brett McGonegal建议,涨跌幅度应上调为15%;
其次,以交易量作为限制基础优于价格考量。
换言之,当市场冷淡时,应酌情放鬆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