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华投资大减的三个因素
2016-01-29
2014年11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砰实现首脑会谈,中日关系回暖。
儘管如此,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仍未止住减少的脚步。
这是因为眼下又出现了3个新的负面因素。
首先是中国的经济减速。中国2015年的实际国内生産总值(GDP)增长率仅为6.9%,降至25年来的最低水平。
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波及到新车销售市场,本田因此推迟了在湖北省武汉市新建工厂的计划。
第2个负面因素是以中国沿海地区为主的人工费的上涨。
北京、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的人工费在最近5年上涨至约2倍。
此外,土地的使用费和环保对策费用等增设工厂的成本也全面上涨。
此前被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吸引而进驻中国的日企接连开始调整战略。
大金工业计划2015年度将家用空调的在华生産量减少20%,转为在日本国内实施增産。
将中国的生産基地转移到东南亚等地的动作也愈发活跃。
第3是中国政府的産业政策变化。在以经济增长为优先课题的前政权时代之前,
推高GDP方面效果明显的製造业方面的投资受到欢迎,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也得到扩充。
但是,提出産业的高度化的习近砰领导层上台以来,
优惠政策迅速开始转向高新技术和服务业。
为此,「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製造业的处境愈发艰难」(日本大型家电厂商)。
部分日企的对华投资也在加速,例如日东电工2015年在山东省青岛市开设了中国首个研究农业和环保技术的研发中心。
运营服装品牌「优衣库」的迅销持续以每年100家的速度拓展店舖。
不过,这些投资并不像新设工厂的投资额那麽大,无法推高日企整体的投资额。
另一方面,在对华投资方面展现出积极姿态的是东南亚和欧洲的企业。
来自东盟对华投资2015年同比增长22.1%,来自欧盟的投资也增长4.6%。
看好消费市场将持续扩大的商机,对于服务业的投资愈发活跃。
这也反映出各国在华业务战略上的差异的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