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
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
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
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
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后,
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
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
《剑桥中国明代史》称:“他(崇祯)相信了谣言,
于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杀了他最有才能的将领袁崇焕。”
袁崇焕投笔从军之时,已是内忧外患之世,明朝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已是千疮百孔。
以其文弱之身,上事自用之昏主,朝野又遍布奸党压制清流,
居然能在乱世上崛起,投笔从军而重整山河,收关外流民,铸金城汤池,整老弱之师,
引十三门佛朗机巨炮,击一代雄主努尔哈赤于马下,却皇太极十年徘徊于关外,而不能奈何。
数十年间纵横辽东,而无人能敌。
以明之积弱,与汉唐之强盛相比,袁崇焕能有如此功绩,远非卫青等人堪比。
公元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华夏山河再遭劫难,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尸横如山之下,没有人记得袁崇焕。
直到清帝三世后,乾隆皇帝再度翻开明史,
感慨其报国之忠、功业之伟、身世之悲,遂公开此间内幕。
世人方知崇焕乃华夏民族真英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