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经济专题

国企成为银行坏账的製造机

2016-02-04


    中国约有30多个行业早就处于产能全面过剩状态。
    对于那些不赚钱、高负债,不断亏损且处于半停产状态的亏损企业,
    前几年地方政府为保就业让银行贷款并给予各种补贴勉强维持。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6年六大主要经济任务之时,
    将出清“殭尸企业”当作重点工作之一。
    这些“殭尸企业” 仅在中国股市上的A股企业当中就有266家,佔比10%;
    集中于九大行业,即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
    截至2015年12月初,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亏损面达80%。
    据一些“殭尸企业”的高管们自述,这些企业“生不如死,活不了又死不得”,是在生死之间游走。
    这种状态是因为地方政府、银行与国企都希望能撑下去。
    因为“去产能化”的必然结果是:
    一,将原来的隐性失业变为显性失业(约有2000万国企工人失业),
    二,大量企业债务将变成银行坏账。
    兴业策略的研究报告估计,如果在两年内全部倒闭,企业70%的有息负债成为坏账,
    影响债务约10671亿,年均5309 亿。
    其中,估计10%为债券,90%为银行债务。
    每年新增4800亿的不良债务对银行的压力甚大。
    中国国企债务到底有多少,外界难以弄清楚,因为政府部门经常在玩帐面游戏。
    仅举一例,外媒解读2015年10月22日的中国财政部月报,发现国企债务一是总量大,
    截止到9月30日,中国国有企业整体债务总额达到77.7万亿元人民币,超过中国GDP的总量;
    二是增长快,前一个月的整体债务数字为71.8万亿元人民币。
    这意味著在一个月时间内,中国国有企业整体债务增加了惊人的6万亿元人民币,
    是中国国有企业最大幅度的月度债务增加量。
    有人分析,这可能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槓杆化操作,
    一些原本被归为政府债务的债务被重新划归成了国有企业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