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口苦口涩小心有病
2016-03-09
勿以为口舌苦涩、食不知味只是普通伤风感冒的先兆,
原来在中医角度而言,口舌苦涩代表肝脏、胆腑虚弱、气热上溢,
长期口苦者更有可能是患上肠胃炎或食道炎。
中医师表示,要摆脱口苦的困扰,
应减少进食煎炸食物,改以平性、清润食物代替,
如马蹄、白茅根、百合等,
适量食用凉性生果如雪梨亦大有脾益。
注册中医师何慧洁指出,口苦主因是肝火过盛,
肝、胆之气运行不畅而致。
《素问·痿论》记载:「肝气热,则胆洩口苦」;
另《素问.奇病论》亦述及「有病口苦,病名胆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
她称,肝为脏、胆为腑,二者互为表裡,
当肝热之气上衝,本应下行到小肠消化食物的胆汁就会上逆至喉咙,
令人感到口舌有隐隐苦味。
口苦多为感冒及发烧的兼症,多伴随头痛、眩晕、面红、眼赤而来;
间或会出现大便乾结、掌心偏红、舌苔薄黄等症状,
同样代表肝胆气热运行至身体其他部位。
一般因肝火旺盛而致的口苦,可于5天内复原。
但长期口苦的人士,或是肝气鬱结、胃胀胃痛,
个别病情严重者会发展至肠胃炎、食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