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管控因素(下)
2016-03-19
外企管理成为中国血汗工厂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
外资进入大陆后,建立起几千甚至几万人的工厂,
这些工厂雇佣的人数与大型国企相当。
外资厂采取与乡镇企业类似的管理模式,
低工资、无福利、克扣工资、随时解雇。
由于外资工厂的管理能力给中国血汗工厂政策提供根本动力,
在1990年代初期,体制看到外资工厂的力量,
快速实施经济模式转向以挽救即将崩溃的中国经济。
随着多个血汗奴工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国的血汗工厂经济初步成型。
随后外资加快占领中国,挤垮各类国企,
并且通过血汗工厂出口挤垮国际竞争者,
推动中国血汗工厂经济的确立。
外资的血汗工厂规模也持续扩大,
尤其是一些台资工厂,
通过半军事化管理驱使几十上百万奴工,
成为血汗工厂经济的主要支柱。
外企管理也成为中资企业的样板。
外资进入中国后,通过两个渠道推动中国管理变革,
一是在实践上,外资企业对中国企业人员进行言传身教,
尤其是大量外资工作过的人员,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的来源;
二是在理论上,各个大学极大扩充经济管理类科目,
大规模培训各类经管人员。
由于中国采取的是血汗工厂模式,
没有引入学习日本的管理模式,
而是全面学习美国学院派的管理理论,
机械化、功能化、冷酷无情。
在外资管理的示范作用下,国企同样进行类似改造,
领导者大权独揽,
管理层唯领导者是从,
员工全面奴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