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去产能”有利益纷争(下)
2016-03-21
陆昊在全国人大黑龙江省代表团会议期间指出,
龙煤一年的工资总额相当于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三分之一。
他表示,油价下降导致本级财政减收100亿元人民币,
同时中央政府规定的最低粮食价格,
导致该省1165亿元人民币的预算收入减收120亿元人民币。
其他依赖煤炭的省份更加直言不讳。
陕西省工作报告口头上支持李克强对于清理实际已经破产的“僵尸企业”的想法,
而其解决方案却是“争取中央专项奖补资金”。
财政改革本应增加地方政府税收份额,
但关闭负债累累的生产线、正式承认被欠薪数月的工人为失业的计划,
将加大地方财政的压力。
部分地方政府收入基础不断缩小,可能没有资金实施去产能计划。
他表示:“针对这些特定地区的去产能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巨大地方利益阻力以及现实存在的经济发展挑战,
有必要由中央政府直接出台……专项基金。”
同时,国企游说力量较弱的地区则不愿为国有企业纾困。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谢超英表示:
“没有必要再拿大量的资金把人家的设备拆掉,又补钱给他……
政府的责任是对于在去产能过程中出现的待岗工人,
怎么有效地服务,能够转行的进行培训,
失业的有失业保险,再不行还有最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