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题
一段时间以来,央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采取了一系列干预和管制措施。
这些对实现稳定汇率目标发挥了作用,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下降。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结算总额的比重,
在2015年8月曾达到37%,到了10月份该比重降至21%。
尽管今年1月份回升至30%,但仍与去年8月份的高点有不小的差距。
有部分贸易商直言,“政府的干预留下了阴影”,
指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今年1月份离岸人民币汇率迅速下跌,
央行要求国有银行在香港的分支机构买入人民币,
这推动当地人民币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在1月12日一度飙升至66.8%。
一家南京贸易公司就表示,政府在香港人民币市场的做法
以及其在传递政策意图方面所释放的令人困惑的信号,
肯定无助于恢复人们对人民币的信心。
宁波一家大型进出口贸易商(出口钢铁产品和服装、进口煤炭和木材)表示,
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动性较大,而且政府的政策意向不明朗,
该公司客户使用人民币的兴趣并不大。
该公司现在只有5%的对外贸易用人民币结算,
其中大部分是与在日本和韩国运营的中国公司的贸易,
而剩下的贸易仍主要以美元和欧元结算。
该负责人表示,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需求只会进一步下降。
而根据渣打银行的统计,去年人民币在大陆以外地区受欢迎的程度下降了0.2%,
这是该指数首次出现年度下降。
可以看到,在这段时间内,很多企业使用人民币的意愿降低了很多,
这家宁波企业的想法恐怕只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