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经济专题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干预受阻

2016-03-22

    点心债的发展迟缓,是一个警讯。
    点心债作为人民币计价债券一直发展平稳,
    2014年发行规模曾达到334亿美元,
    主要在香港、新加坡和伦敦进行交易。
    但根据Dealogic提供的资料显示,2015年人民币计价债券发行规模骤降47%。
    有分析指出,这也是人民币做为跨境交易结算货币的吸引力正在下降的表现,
    原因是政府不愿放松对人民币的管制。
    此外,过去大陆居民为了对外转移资產而经常购买的境外保单,
    也在监管层管制资本外流的考量下被大幅限制,
    同样被视为紧缩人民币跨境流通的讯号之一。
    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系统SWIFT的数据显示,
    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所占的比重不到3%,远低于美元45%的比重。
    据汇丰银行(HSBC)的估计,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境外人民币日均交易额为220亿-400亿美元,
    在全球外汇市场5.3万亿美元的日均交易额中仍仅占很小一部分。
    2009年7月中国首次允许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时,
    人们曾预测人民币最终可能挑战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同时也承认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始终会是一个长期过程。
    但毫无疑问,此前严厉的外汇管制措施,
    对人民币扩大在全球支付中本就不高的比重更加困难了。
    在汇率出现大幅下跌、资金恐慌性出逃的时候,
    为了避免防止事态失控以及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采取临时性的强力汇率干预措施和跨境流动限制措施,是有必要的。
    但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货币的吸引力也因此不可避免的下降了,
    这对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不能不说是一个挑战。
    从中长期看,恢复并提高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
    提高境内外机构用人民币发债的意愿,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美国加息预期下降、美元阶段性见顶、人民币汇率出现企稳预期的情况下,
    监管部门也许可以对现有干预和管制措施进行一些梳理,
    并在适当时机放松些管制力度,
    这对恢复市场信心会起到一定作用。
    此前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一些干预手段和跨境流动限制措施,
    给企业留下了阴影,降低了企业使用人民币的意愿。
    人民币在全球作为跨境结算货币的吸引力下降了不少。
    当前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企稳预期,监管部门可以考虑适当放松些管制力度,
    为恢复市场信心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