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互联网真能救命吗?(下)
2016-04-13
企业的税负,那可是刚性支出,
绝不会因为你企业挣的钱少了,亏损面增加了,就少缴一毛钱的税。
2015年杭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缴纳的税负总额为1538亿,与2014年完全相同。
这么一看,杭州的税吏,可真是爱岗敬业的标兵,
为了完成税收征缴任务,那可是下了死力气的。
只不过,杭州那些艰难求生的企业家的泪水,
就被掩盖在了一片歌舞升平之下,没人能看到了。
此外,可以佐证杭州的工业陷入了全面萧条的数据还有很多:
2015年杭州的出口增长率仅1.8%,几乎就是持平,
是为近20年来最差的数据,要知道2014年也还有9.8%的增幅呢,
现在这个数据相比较起来,直接就是坠崖。
工业用电量407亿千瓦时,相对于2014年的420亿千瓦时,降幅3.1%。
至于主要的工业产品的产量,几乎全部出现大幅度萎缩。
洗衣机下降10%,计算机产量下降22%,电视机下降37%,
这可是杭州拿来撑门面的电子产业了。
连最优势的饮料产业,软饮料的产量,都下降了8.3%。
如果不是光缆产业还混出来一个18%的增幅,整个产量数据表简直就是不堪入目。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2015年杭州的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实现了12%的增幅,
但是基本上投入到了第三产业,也就是房地产之中,
而工业领域,基本上就是个零增长。
原本依靠强大的民营工业企业维持着城市经济活力的杭州,也不再愿意搞实业了。
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所以,这么一看,所谓的互联网经济,所谓的新兴产业的圣地,
也只不过是一个产业空心化的大泡沫罢了。
互联网没能挽救杭州萧条的工业,难道就能挽救整个中国的工业?
走在新兴产业最前端的明星城市,都只不过是苟延残喘,
那么,那些留在后面的,已经沦陷的东北,已经死亡的山西,
已经赤贫化的河北,又如何度过这经济的寒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