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网络精典博客转发

高房价能否挺住看人口因素

2016-04-13

    影响国家政策的最大经济约束,就是资源,尤其人口资源。
    核心的政策错误,就是资源的错配,
    前几年,提出城镇化建设和发展中西部,
    这是人口流向和财政转移支付方向错配,方向反掉了。
    城镇化战略一厢情愿的认为,人口的流向是梯度流向,就近发展,
    农村进县城,县城进省会,省会进发达城市。
    于是,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国策出台,
    但是,实际上农村青年和二三四五线城市青年,
    买上一张说走就走的火车票,
    不约而同的直奔北上广深一线城市。
    这点可以理解,头脑正常的人,都不会选择去临近的县城,
    那里就业不友好,也无机会,
    而一线城市空间广阔,机会更多,竞争更加公平。
    但是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对地方发展政绩考核,
    却投向了这些已经人去楼空的地区,
    同时,各级政府对社会发展认知是开路建楼,
    于是财政大开发,借钱大建设就开始了,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各地鬼城传闻不断,楼市库存高位,
    各地政府投融资平台烽火四起,城投债评级不断下调……
    中部塌陷、东北塌陷等新闻不断见诸报端,
    以上就是整个故事悲伤开端的一部分。
    这是一线城市上涨,而二、三线、四、五线城市却需要去库存的重要原因。
    市场经济的核心在于资源有效配置,人追着机会走,资本追着人走。
    但是计划体制下资源的行政分配,虽然我们以为已经市场经济了,
    但越往上走,市场化程度越低。这部分是扭曲的。
    从人口流向来说,“京沪永远涨”的逻辑是成立的,
    人口流动的方向在可见的将来是不会逆转。
    人口因素是政府是否有能力锁住房价的关键。
    在《年终总结和2016年楼市观望》一文分析过“京沪永远涨”的观点。
    小编认为,北京作为首都,人口流向几乎不变,是真正意义上的永远涨;
    上嗨的人口流向是靠城市竞争力来吸引的,
    需要城市的管理者长期维持竞争力,这是有不确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