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经济专题

为什么中国选择卖地财政呢?(上)

2016-04-14

    90年代初的时候一批经济学者在研究中国未来发展道路时,
    认定中国发展的过程就是每一个公民平均生产效率提高的过程。
    每个人的产出都增加了,大家也就富起来了,中国的经济就更强了。
    中国农民的数量,到现在都是严重过剩的。
    这样的条件,一个农民的产出肯定是远远比不上一个工人。
    因此,要提高中国民众平均生产效率,
    就必须进行史无前例的城市化,
    把农村劳动力极大地引入到城市里来进行工业、商业劳动。
    这个城市化,绝不是拉美那种贫民窟。
    贫民窟民众的产出一点都不比农民强,
    还引发大量公共安全、教育、卫生问题。
    因此中国的城市化方向,显然不是向着贫民窟挺进。
    那么多的人都要进城,就意味着:
    1,基础设施要能容纳这样的人口。要有足够的居民区,
    进一步讲就要有更多的医院、学校、供水体系、垃圾处理体系。
    2,这些人要进行更高的产出,就要有更高生产效率的工作。
    这就需要有工厂区、商业区,还要有更好的物流体系——
    更多、更大的火车站、汽车站、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机场、码头、地铁。
    所有这些都需要投资。
    如此惊人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令发达国家都目瞪口呆的投资额度。
    即便到今天,政府的税收收入都根本负担不起那么多基础设施建设一起投资。
    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