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市:楼市重复股灾(下)
2016-04-19
以运动方式促市场,又以运动方式压市场。
可市场终究有其自身规律,
掌握一切资源的政府如果一意孤行的随心所欲,
市场最后还是要显其原形的。
人们奇怪的是,那些财经官员难道不懂,
没有上市企业的业绩提升、没有整体经济的上升,哪来什么“国家牛市”?
从以往他们的学识谈吐甚至从他们的从政经历上看,
无论李克强、周小川、楼继伟甚至肖钢,似乎并非如此不堪之人。
李、周、楼等还曾出台过某些市场化调控政策,
只是施之于国有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经济上,全都不管用。
我们的体制本来就是独财制,习集权成效稍有进展,
独财者便很容易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独财制下的官员,如李、周、楼等本来就不是坚持原则或者坚持某种理论的学者,
偏向见风使舵迎合上峰的久经官场磨炼的官僚,
所以,那些财经官员便会迎合“习大大”的心意:
一面反腐捉贪官,一面创造“国家牛市”让小股民赚钱,
以造成一代新领袖的光辉形象。
今年的新一波的楼市行情,
其实也是各级财经官员在迎合习急于摆脱经济下行困境的思路,齐心炒作而造成的。
当楼市高企而显露险象之后,沪深两地赶忙出台的“急剎车”调控政策,
虽然与去年股市调控套路完全一样,
但楼市却不大可能重复去年股市疯涨之后的疯跌。
因为当一系列刺激政策出台之后,
最需要去库存的大陆三四线城市及小城镇的商品房并没有出现卖得动的迹象。
而北上广深楼市仍有市场需求,
中国人口拐点对于北上广深的滞后影响,
城市化对北上广深楼市依然存在刚需增加的影响,
即使遭遇目前的楼市“急剎车”,
北上广深楼市不会像去年A股一样大跌。
然而,政府一再在股市、汇市、楼市上随心所欲的调控,
一再围着最高领袖的个人意愿调控操纵,
肯定会引起国际上对中国非市场化的印象。
市场的大起大落以及引起的种种问题,
是否也会引发高层的“反个人迷信”的权力斗争呢?
《动向》2016年4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