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抢土地:官府街与空心村
2016-04-25
在深圳政府率先“出让”公有土地之后,
稍迟一些,从八、九拾年代之交开始,
中国形成过三次官员大建私房的浪潮。
每省官员所建私房一般为两三万户,多的在七八万户以上。
房子档次较高,不是党政官员凭工资收入就能盖起来的。
甚至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县城,
也同样出现了民众称之为“官府街”的成片干部私房,
与一般简陋民房形成鲜明对比。
中央政府三令五申,不准干部盖私房,但屡禁不止。
但官员们做好动工前的各种准备,
一旦有人带头冲破禁令便大干快上,
转眼之间就形成大建“官府街”之热潮。
同样是从八、九拾年代之交开始,
农民也掀起了占用耕地大建新房的全国性浪潮。
这就又出现了一个新词汇——“空心村”,
即在原有的村庄周围大兴土木,另建新村,
旧村的房屋任其闲置亦不拆宅还田。
其原因,既可能是受“官府街”之启发,也可能完全是自发。
虽然土地承包制拒不放弃土地所有权公有,但毕竟有所松动,
把所有权的一个子权利——使用权还给了农民。
那么,有谁不愿意借承包(即经营使用权)之名,
在公有的土地上蚕食下来一块属于私人的宅基地呢?
新占的宅基地上盖了新房,
但旧房不拆,因为那是一块传统上属于自己的、已经到手的土地。
因此之故,实行这种“灰色”土地制度的头几年,农民建房势不可挡,
如春风野火,瞬间席卷全国,
其数量竟等于1949年建政以来三十多年之总和,
其占用的耕地,至1990年已达到2.42亿亩。
深圳政府“出让”公有土地和“官府街”、“空心村”席卷全国,
在时间上一概在全面推行土地承包制之后。
这其中的因果关系不言自明,都是在土地制度松动之后,
政府、官员与农民不约而同地哄抢土地。
但是,政府迅即制止了民间的带有恢复正义色彩的哄抢,
而把土地变成了自己武装守卫的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