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崩盘才是最要命的(中)
2016-04-30
2016年,上市企业偿还债务能力降至1992年以来最低水平,
基本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还款能力越来越差的背后是,今年沪市上市企业盈利预期也大幅下调7.8%,
创2009年金融危机后最高降幅!
或许有人对百分比的降幅不敏感,那么换一种说法。
去年A股4成上市公司的利润居然不够在北京三环买套房!
今年,估计只能买个卫生间。
眼下最致命的问题,还不是还款能力和预期利润下调,而是企业的规模利润比。
过去拾年,国企走的就是傻大粗式发展,一定要拼命把企业做大,至于能不能赚钱不重要。
世界五百强中有不少规模巨大的中国国企,但盈利五百强呢?
企业为什么一定要做大呢?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企业的税收不是关键,关键是解决就业。
企业规模越大,解决就业越多。
对于国企而言,一旦规模足够大,就可以任意举债,
反正有地方财政隐性担保。
一旦巨型国企倒闭,那就是大规模的下岗,影响社会稳定,
地方政府必然逃不过问责。
所以,那么多大型国企明明在财务上早就破产,
但地方政府硬是拿财政养着。
只是,地方财政也是有极限的。
地方政府的担保扭曲了债券市场,
这就意味着当地方政府没钱担保时,市场将加倍报复企业,
这才是无可救药之处!
今年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34万亿元人民币,
几乎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
但仍有7家企业面临债务违约,
其中3家还是国企。
如果地方财政已没钱为大型国企担保,那么,海量的企业债就将崩盘!
新一轮的下岗潮将席卷中国!
还关心什么房地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