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借的债也不安全了?
2016-05-17
作者:徐彬
这年头,把钱借给央企也不一定靠谱了。
4月11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公司(“中铁物资”)宣布,
由于近年来公司业务规模持续萎缩,经济效益有所下滑,
总计168亿债务融资工具当日起集体暂停。
此事一出,引起轩然大波。
要知道,中铁物资是经国资委批淮的正儿八经的央企,AA 的评级,
一旦发生违约对债券市场的冲击难以估量。
央企的招牌是万万砸不得的,否则以后还怎么借钱!
4月29日,国资委委托另一个央企诚通集团来协调中铁物资的债券兑付工作。
5月10日,中铁物资公告称,即将在5月17日到期的10亿元债券SCP004将如期兑付。
今天,国资委更是出面,要求部分国企尽快偿还对中铁物资的欠款,
保证债券到期正常兑付,维护央企债市信用和形象。
虽然这笔违约妥善解决了,但是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违约个券总计120亿,
而今年仅仅前3个月,这一规模就达到了127亿元。
我们国家的债券投资者向来相信“刚性兑付”,
意思是只要有人敢借钱,那就一定会还。
虽然这个假设如此荒谬,但是每次都能应验,
投资者自然而然就全信了(就好像大家觉得房子一定不会跌一样)。
索罗斯教导我们,一场金融灾难往往是由一个错误的假设开始的,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错误的假设,
让我们看看这个假设是如何引起一场灾难的。
假设公司A向投资者借了100块,一年5%的利息,
就算这一年把100块挥霍光了也没有关系,
因为只要在一年到期前,这个公司以10%的利息再借200块,
不但能保证还本付息,还能多出来95块继续挥霍,如此往复。
因为投资者相信“刚性兑付”,这个把戏(俗称“庞氏骗局”)可以持续很久,
但是由于每次要借更多的钱,总有一天会找不到这么多肯借钱的投资者,这个局也就穿帮了。
如果金融体系中有太多这样的把戏,一场严重的债务危机就不可避免了,
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这么来的。
有的P2P产品收益率的确比较诱人,
但是我们算一笔账,就算一个P2P产品一年给20%的利息,
只要在5年之内这个P2P公司跑路,
投资者在投资期间获得的利息都是无法覆盖失去的本金的,
也就是说这笔投资是亏损的。
大家觉得能存活5年不出事的P2P公司有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