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极为困难
2016-05-24
本文为何清涟在加拿大温哥华“咸氏国际论坛”的公开演讲
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经历了2001-2010年的十年辉煌,终于无可挽救地陷入衰落。
最新报道是世界工厂的主要车间东莞出现第二波企业倒闭潮,
据说去年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有不低于4000家企业关门。
世界工厂衰落的转折点是2008年,
从2008年至2012年,公开的数字是,东莞有7.2万家企业被关闭。
现在,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东莞企业大量倒闭,
标志着以透支生态环境与劳工生命成本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在此之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按照官方说法是投资、外贸、内需,
如今这三驾马车齐齐死火,
今年一季度,外贸增速同比下降了15%(而11月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更曾跌至500点以下),
表明外贸这驾马车再也无法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过去20多年以来,房地产一直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
从前年开始,高度泡沫化的房地产业陷入停顿,
虽然政府、企业努力撑住房市不让下滑,
但房地产带动的几十个上下游企业却陷入全面产能过剩。
比如离房地产最近的钢铁业、水泥业产能过剩高达30%左右;
距离较远的地板、家具、纺织业等相关产业也严重过剩。
这种产能过剩危机,被比喻成“中国经济的核威胁”,
即像核弹一样,随时可能引爆经济危机。
上述问题预示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无望。
所谓经济结构调整,不是政府想调整就能够调整到位的
(好比楼房,结构岂是可以随便调整的?)。
早在2005年,广东省就开始号召腾笼换鸟,
想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
结果是笼子空了,旧鸟离笼,新鸟没能进来,
目前是珠江三角洲产业空心化。
世界市场饱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入低端制造业,
中国产能过剩,房地产绑架GDP,
刺破泡沫意味着GDP大跌,谁也没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