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题
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称,中国企业的财务前景正以创纪录速度恶化,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积累的沉重债务负担
和不断减弱的企业利润预示着“较长时期的偏低经济增长”。
与2015年底相比,该机构在今年第一季度末
列为信用评级“负面展望偏向”的中国发债人数量增加了3倍。
负面偏向包括两类企业:
一是那些评级正受到调降评估的企业,
二是那些评级展望为负面的企业。
“在中国的获评级发行人当中,具有负面展望偏向的发行人的比例……已升至69%的创纪录高位,”
穆迪在一份报告中表示。
这一比例在去年底为15.7%,3月底为33.3%。
此前有“负面展望偏向”的中国债券发行人的最高比例为45.5%,
那是在2009年5月创下的,
当时中国经济正受到金融危机余波的打击。
穆迪对数百家公司进行评级,包括许多中国最举足轻重的企业。
穆迪在3月份曾将中国政府债券的展望从稳定调降至负面,
反映出中国财政实力受到削弱,资本外流导致外汇储备下降,
以及围绕北京方面落实改革能力的不确定性。
不过,中国具备避免金融动荡的能力。
中国的银行体系是国家支持的,资金来自国内,
而当局拥有较大的说服力量,这些事实都有利于保持稳健。
话虽如此,但代价将包括:银行业的巨大损失继续不被确认,
资本配置不当,经济再平衡和减少过剩产能的努力被延后,
以及较长时期的偏低增长。
这种痛苦明显体现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其中的增量资本产出率清楚地表明生产率不断恶化。
这一比率在2014年升至6.3倍,这是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位,
而且远高于危机前2007年的2.9倍。
此外,国有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已达到自200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