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题
台资企业设厂后,中低阶的代工技术不是被离职员工、就是被一些本土的中小企业学走,
低价抢单的效应不断出现,台商公司即使再投资升级,也只能赚取微薄利润;
迁离中国,有时是不得不的选择。
从东莞的人口结构变化,就可以看得出台商逐渐撤离后,当地出口加工业沉沦的现况;
以往城市常住人口约1200、1300万人的格局,现今只剩下约800万人左右,
据当地台商指出,减少的人数都是外省市民工。
就以昔日东莞台资企业用人最多的裕元(宝成)工业来说,
其设厂所在的小镇高埗,最高峰时有12、13万人;
但随着这家大型运动鞋代工厂不断移转大陆產能到越南、印尼与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后,
这个超级大鞋厂的员工已萎缩到只有3万多人。
另外一家总部设在东莞大岭山镇,以製造女鞋、休閒鞋着称,
且名列全球前10大鞋厂之一的兴昂国际,
在中国劳动成本持续高涨的压力下,也逐渐缩小在东莞的產能,转移到越南、印尼。
东莞一家设厂20多年的台资工作鞋大厂负责人就表示,
除了工资居高不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国际品牌大厂近年来都会主动要求代工的台商,
必须到中国境外另设生產据点,以防范在中国的经营风险。
就有台资製鞋厂商透露,运动鞋大厂丰泰、裕元,
一方面在越南、印尼建立比中国更大的生產基地,
另外大客户NIKE、爱迪达还要求前往印度、孟加拉等国设厂,
既能分散投资风险,也能持续降低成本。
据了解,这种外商眼中所谓的经营风险,
除了是工资、匯率等各种客观条件的改变外,
他们也对愈来愈多的罢工、怠工案例的发生心生疑惧;
去年裕元的3万人大罢工,今年兴昂的怠工事件,
连这两家台商眼中的模范生都出事了,寒蝉效应早已在台商圈中散开。
不论是罢工还是怠工,总之,以往在台外商的评估中,
劳工抗争风险最低的中国,在新世代工人主导就业市场,
还有人民维权意识高涨情况下,只要有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引爆大规模的罢工潮。
去年中秋节前后,东莞台资企业万士达因為经营困难,
只不过没发月饼与奖金,就导致了数千名员工集体罢工,还走上公路造成交通堵塞;
一位参与协调的台商事后才发现,要平息这场罢工,工人代表与律师提出的7项条件中,
竟有一条是要求中国收復台湾,让资方与协调的官员当场傻眼。
去年的裕元罢工行动中,工人之间的简讯与微信传播内容中,
也常出现赶走台湾人等情绪化字眼,让实际在中国管理工人的台干看了怵目惊心,
甚至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