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题
台商在中国投资,经营环境日趋恶化,
除了工资、匯率等各种客观条件改变之外,
他们也对愈来愈多的罢工、怠工事件心生恐惧。
在广东素有「小香港」美称的东莞樟木头镇,
受到出口加工產业迁移衝击下,
昔日火车站前繁华景象,如今不仅市况萧条,
连向来闻名珠叁角的二奶村都几乎快成绝响。
这个面积118平方公里小镇的景气荣枯,
相当程度反映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惨况。
以台资企业為主的厚街镇,
近年则努力转型发展会展等服务业,以替代出口加工业的式微。
然而,一家在厚街已设厂20多年的台商认為,
在台港出口企业陆续撤出东莞后,
围绕出口外销的服务產业,其实也已陷入发展瓶颈。
这个原本在中国出口排名第3大城的珠叁角城市,
面临的发展危机,正是台资企业当前困境的缩影。
在东莞的许多台商聚会中,
近来最热门的话题都是如何撤厂,要撤到哪裡去?
大家对这个加工出口圣地,早已失去了20年前的热情。
亏损连连 投资热情已消退。
向来是台商获利主要来源的中国投资,从去年开始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统计显示,属於中大型企业的台湾上市公司,
超过5成的中国投资项目都处於零获利或亏损状态;
中小企业未获利或亏损的比率更高达7成以上。
也因此,从2013年开始,台商从大陆撤资就已如星火燎原般扩散开来,
据台湾官方统计,还有台商私下初步保守估算,
近2年从大陆撤出的资金超过了500亿元新台币。
陷入经营困境的台商多如过江之鯽,
但撤出者从总数来看还不算太多,
广东省广州市台协前会长程丰原认為,
不少台资企业把閒置的厂房出租维生,才避免了有更多台商倒闭或撤离;
但实际上在行业的影响力,早已逐步被中国本土企业蚕食鲸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