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经济专题

东北经济曾经是中国的老大

2016-06-08


    中国经济版图就像光谱的排列一样,
    从最北边的红色极,逐渐过渡到最南边的蓝色极。
    所谓红色极-红色系,就是北方苏联式经济模式的影响区、辐射区;
    所谓蓝色极-蓝色系,就是南方英国式经济模式的影响区、辐射区(基地是晚清时期的广州、改革开放后的香港)。
    中间的长三角一带,则是两种模式的混合影响区。
    东北在成为红色极点之前,日本实际控制,竟然形成一段史无前例的经济辉煌期。
    这里面含着经济发展的基因密码。
    东北曾经的辉煌同样令人震惊:
    在日本投降的1945年,全中国工业总产值中,东北占85%,台湾占10%,
    中国的其余部分(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重庆等等)全部加起来却只占5%。
    上个世纪30年代,运行于南满铁路新京至大连区间的亚细亚号特快列车已经是全封闭式空调车厢。
    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东北1949年以前的历史,
    讲的只是奉系军阀压榨百姓,
    伪满洲国的14年讲的只是日本如何奴役人民,
    而对东北当时工业情况的描述却是一片空白。
    读罢曲晓范先生的《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才如梦初醒般的惊讶于东北昔日的霸气。
    跟今天东北人口外流相反,当时东北人口猛增:
    1936年1月,全东北人口3097万,到年底猛增到3701万人,1941年达到4229万人。
    由此形成了上个世纪世界最大的移民潮,就是所谓的闯关东。
    成千上万的关内百姓冒着生命危险突破重重阻碍移居东北,
    与现在东北人口流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常识是:抛开政治因素等精神层面的原因,
    普通民众愿意前往一个地区主要原因还是目的地富裕。
    这与现在东北人都愿意移居北上广一个道理。
    就像有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去美国欧洲,
    却没听过冒险偷渡去卢旺达津巴布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