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早报》楼市泡沫危如累卵(下)
2016-06-08
美国人次贷危机后反省说,央行行长应该是——但不幸很少有——真正的国士,这是一种少见的物种。
中央银行家们最容易做的事莫过于EASY MONEY——宽松的货币政策,
既可让企业和金融市场兴奋,又可以取悦于白宫和国会山,减少短期痛苦,人人皆大欢喜。
而当市场非理性疯狂到极致,逆转会瞬间来临,恐慌共识的汇聚和传递如洪水般摧毁整个乐观情绪,
整个市场都会随之坍塌,流动性刹那间油尽管灯枯。
美国人还说过,在评估“本次与众不同”类型故事时,要从最广泛的视角来观察辨别。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2007年回望过去30年,会得出美国房价从未下跌的结论,
但进入 2008年市场开始了瀑布式的恐慌性下跌,这一结论就被证伪。
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查看美国更长期运行的经济数据,
还是观察其他有着房价飙升并最终崩盘的市场,
我们都将发现美国并没有任何地方与世界其他市场有什么不同,
要认识到房价疯涨后迟早会下跌”。
当下中国房地产市场普遍的自利语境下,
经常听到一种自我安慰、自我麻痹的声音说,
中国和当年的日本、美国的情况都不一样,这是自欺欺人的。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伟大的国家”是通过钢筋混凝土的堆积“做大做强房地产”来实现的,
也不存在一个独特的中国模式可以回避基本的经济规律。
市场癫狂时,好在还有清醒的、懂经济学常识的主政者,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很快就戳穿这马屁精的话,
他在公开场合驳斥这种胡侃瞎掰:“别以为地价高了赚钱,政府收入高了就是好事”,
“工商企业营商成本过高,导致经济萧条,无法良性运作,
人气都转到了房产泡沫上去,而不务实业,最后毁了这座城市,后果很严重。”
深圳、上海等城市最近都在排查首付贷等超级杠杆工具,启动降杠杆防风险的工作,
但仍有一些部委和大城市的主官还在为高房价有理论喝彩,这是非常危险的。
市场狂热时,深陷其间的媒体、专家学者和分析师们都鼓动你:
“这次与历史上任何一次都不一样”,向你保证“这次与众不同”,
这种“广泛的共识”和“一致性行动”往往意味着严重的危机的来临。
所以,每当你听到人们说“一个新时代将要来临时”,就应该要警惕了,
历史的教训一再证明,这往往是非理性疯狂的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