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者对政府缺少信心
2016-06-17
改革开放史告诉我们,民营企业进,则中国经济进;
民营企业退,则中国经济退。
民间投资的大撤退,是国内民营企业遭遇困境的缩影。
很多人都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为什么进入2016年后民间投资表现会那么糟糕?”
主要是缺少信心
从熔断制、人民币汇率波动到一线城市房价暴涨、资金流动管制,
进入2016年后,中国经济的一大表现是波动,
不仅股市、楼市、汇市波澜起伏,政策方面也让外界感到抓摸不定。
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便认为,民企在投资上之所以大撤退,
与其看不清风向、对未来缺少稳定预期和信心有关:
投资风向完全是个信心问题,看上去政府为民企简直操碎了心,
那究竟民间资本为什么还一时间不够有信心呢?
去年至今,全球经济走势诡谲,中国经济也受到不小影响。
在此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政策制定者过于求好,或者太想顾全一切目标,
反而导致政策的突然性比较大。比如年初的熔断机制。
一项政策,不仅内容,其出现、消失和执行的方式等其实对市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当影响过于巨大时,又不得不出动更强的行政力量去消除。
这就给了市场一个印象,政策不一致、不连续、不可预测,而且,权力过大。
当企业对于政策的走向和目标难以把握,
对具体政策的执行能力和执行可持续性有了疑问,
市场就很难不充满疑虑而收紧投资。
持相同意见的还有招商银行总行高级分析师刘东亮,
他指出未来政策前景的不确定性较大,
这可能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