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题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冯明认为,导致开年后民间投资增速急速下滑,
可能跟经济基本面不存在直接关系,
最源头,在于轰轰烈烈铺开的“营改增” 及其带来的数据修正:
过去,地方政府为了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创造GDP,
往往会将企业缴税税款中的一部分返还给企业作为激励,即 “税收返还”。
冯明表示,这种激励机制同时还有一个副产品,
即增加了企业和地方政府合谋进行数据注水的激励。
虽然根据国家的统计制度,因统计需要提供的数据资料不作为纳税以及税收核查的依据,
但现实中企业在填报数据时往往仍然心存顾虑,
尽可能希望让纳税数据和上报的统计数据之间彼此对的上。
而如果有了税收返还,那么企业虚报数据的顾虑就小多了。
虚报投资额既对某些地方官员有好处,进而对企业有好处;
同时也不会损害企业利益,企业不用真的多缴纳税款。
而另一方面,营改增对于政府投资的影响则要间接得多、弱得多。
但是在营改增之后,原来由地方政府征管改为中央国税系统征管,
于是原来的合谋虚报数据的激励相容机制也变得不复存在了。
2016年之前,除了第三产业之外,
民间投资增速均快于全部投资增速,差额为正;2016年之后由正传负。
可以看出,尽管2016年1-4月与上年同期相比,
三大类行业的民间投资相对增速都有所下降,
但是受到营改增影响的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下降幅度更大,
而不受营改增影响的制造业的下降幅度则要小得多较小。
冯明认为,民间投资的下滑,跟投资者的悲观心态有关,
但“营改增”所导致的数据修正这一技术性原因同样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