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债面临最大到期潮
2016-06-17
据统计,今年下半年,中国非金融类公司必须偿还创纪录的2.2万亿元人民币债券,
高于上半年的2万亿元人民币。
另据瑞银统计,在钢铁等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8月开始将是债券到期高峰,
届时会有约800亿元债券到期,10月和11月将有大约900亿元债券到期。
这意味着,3、4月份债券市场阶段性承压的局面或将卷土重来。
两个多月前,东北特钢、中煤华昱和中铁物资的风险暴露一度令信用债市场风声鹤唳。
分析师不断警告“小心庞氏破灭引发流动性危机”。
过剩产能行业违约频发令债券市场谨慎情绪升温,
3月取消或推迟发行的超短融、短融和中票等逾55只,为2014年以来最多。
4月份市场谨慎情绪加剧,刷新3月纪录。
中金分析师姬江帆表示,信用风险的第一阶段是现金流崩溃企业的个体违约事件,
第二季度是低风险偏好导致再融资中断情况下的恶性循环,导致违约风险升高。
由于违约事件增多,并且经济复苏迹象打击了降息预期,
中国债券市场的繁荣势头在4月份开始瓦解。
过去近两个月,市场趋于平静。
但近日,川煤集团10亿超短融资券无法兑付为国企债务违约又添一例。
值得一提的是,川煤集团在9天之前(6月7日)还发布公告,
承诺该短期融资券“15川煤炭CP001”将正常兑付,
6月14日剧情反转,公告称公司资金链紧张,
原计划的资金筹措方案目前尚未落,兑付存在不确定性,
直到6月15日,正式宣布这期债务构成实质性违约。
此次川煤风险事件暴露再次引发市场对信用风险担忧,
产能过剩行业估值压力仍在,
同时昨天信用债一级发行放量,未来信用债潜在供给压力或将出现。
海通证券表示,信用风险是悬在半空中的一把匕首。
今年迄今,至少已经有11家企业对在岸债券发生违约,超过2015年全年总数。
另据腾讯财经统计,川煤集团是今年以来发生实质性债券违约的第18家债券发行人,
而这18家债券发行人以国企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