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经济专题

房价大跌不会出现居民负资产?

2016-06-17

    近期出版的《中国金融》杂志刊发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王信
    题为《信贷与房地产市场的交互作用》的文章,
    以基层银行行长的视角分析当前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问题。
    文章指出,当前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总体可控,
    即使房价有较大幅度下跌,也不会出现普遍的居民负资产现象。
    2016年初,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曾出现房价暴涨,
    随后带动部分二三线城市房价普涨,
    甚至出现了信贷资金“加杠杆”入市炒作的迹象。
    与此同时,大部分二三线城市商品房库存积压依然非常严重,去库存效果甚微。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房地产贷款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的比重约20%。
    如果考虑到还有以其他用途申请的贷款变相进入房地产市场,这一比重可能更高。
    王信认为,当前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总体可控。
    房地产信贷不良率不到1%。
    我国居民购房贷款与GDP的比率、居民购房贷款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都大大低于韩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居民储蓄等金融资产远高于负债,
    居民购房首付平均为房价的30%左右,
    银行按揭贷款总规模约为房价总市值的10%(美国约为45%)。
    因此,即使房价有较大幅度下跌,我国也不会出现普遍的居民负资产现象。
    尽管我国的居民购房贷款整体风险并不大,
    但也要未雨绸缪,切忌为了短期需要而出台一些有碍长期稳定的“短视”政策。
    值得密切关注的是,2016年第一季度房地产贷款快速增长。
    除一些银行可能打着政策旗号变相降低购房首付比外,
    房地产中介公司、P2P、小贷公司等非金融机构也大量为购房者提供从首付款到资金周转的全方位融资信贷,
    大大降低了购房者借贷买房的门槛。
    “已被监管部门叫停的“首付贷”,几乎相当于零首付,与美国次贷危机前的情形类似,应引以为戒。”王信说。
    王信强调,当前我国房地产去库存压力较大,
    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对于经济稳增长十分重要。
    但应当借鉴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决不能急功近利,
    为了短期去库存而放松信贷标准和监管标准,导致房地产信贷过度膨胀,
    最后可能酿成较大的金融风险。
    (原标题:央行南昌支行:房价大跌也不会出现普遍居民负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