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题
据彭博统计,今年下半年,非金融类公司必须偿还创纪录的2.2万亿元人民币债券,
高于上半年的2万亿元人民币。
另据瑞银统计,在钢铁等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8月开始将是债券到期高峰,
届时会有约800亿元债券到期,10月和11月将有大约900亿元债券到期。
这意味着,3、4月份债券市场阶段性承压的局面或将卷土重来。
两个多月前,东北特钢、中煤华昱和中铁物资的风险暴露一度令信用债市场风声鹤唳。
分析师不断警告“小心庞氏破灭引发流动性危机”。
过剩产能行业违约频发令债券市场谨慎情绪升温,
3月取消或推迟发行的超短融、短融和中票等逾55只,为2014年以来最多。
4月份市场谨慎情绪加剧,刷新3月纪录。
彭博援引中金分析师姬江帆表示,信用风险的第一阶段是现金流崩溃企业的个体违约事件,
第二季度是低风险偏好导致再融资中断情况下的恶性循环,导致违约风险升高。
由于违约事件增多,并且经济复苏迹象打击了降息预期,
中国债券市场的繁荣势头在4月份开始瓦解。
旁白:肿么办?这几年,各大官媒纷纷发文表示,中国绝不会出现债务危机云云。
这个嘛,吆喝什么,通常是缺什么,否则都当秋风过耳。
这说明债务危机可能性其实是很大的。
降准降息大放水?
看看今天出来的金融数据,就知道放水其实也未必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