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国经济回到增长轨道?
2016-07-07
第一,坚决落实全面深改决议中对国有企业布局的安排,
把提供公共产品的公益性职能作为国企的首要和主要定位。
第二,明确竞争性领域中的国企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主体。
不要再不切实际地固守什么“保值增值”的反市场教条,因为已经是负资产了。
应坚决取缔行政保护,以市场评价和市场机制来完成三去。
对可能发生的职工下岗等问题,政府要勇于承担,与企业、社会力量一起来化解。
第三,在住宅、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贯彻社会主义原则,
用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方式来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
特别要保证弱势群体在这些方面的权益。
第四,切实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产权,坚决取缔侵犯公民财产的各种违法行为。
认真吸取造国家牛市消解居民财富的深刻教训。
特别要重视创新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重新点燃民众创业创新的热情。
第五,当前应特别突出强调人大要真正发挥作用加强对政府预算的审核管理并加压缩。
在新常态的入口其实就是要过几年紧日子。
政府和公务员如果不带头,同时将预算更多的用于民生,何来亿众一心。
以上这些举措的实质,是消解集权式经济增长的制度格局,重新从经济上解放民众,
重塑上世纪八拾年代普惠型经济增长的诱因和动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经济真正摆脱困境,进入以创新为动力的新的经济增长阶段。
如果没有胆略和决心去触碰旧有利益格局,
单靠什么放宽投资领域,减少行政审批,甚至减点税放点贷,都不过是表面文章。
新常态将近在眼前却永不可及。
来源:共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