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题
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He Xuanlai称:“许多中国债券发行人就是在制造庞氏骗局,他们借新债还旧债。
考虑到那些低信用评级企业再融资大门正在逐渐关闭,
我们预计未来市场会进一步波动,很多一年期或更短的债务最终会违约。”
债务越发越多,期限越来越短,中国债券市场的风险正在积聚。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国非金融企业发行的4.3万亿人民币债券中,
有47%是一年或更短的期限。
今年违约的17例债券中,有10例就是这种短期债券。
相比之下,2015年仅为七分之一。
今年下半年,中国非金融类公司必须偿还创纪录的2.2万亿元人民币债券,
高于上半年的2万亿元人民币。
另据瑞银统计,在钢铁等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8月开始将是债券到期高峰,
届时会有约800亿元债券到期,10月和11月将有大约900亿元债券到期。
信达澳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邱新红表示:“中短期债券频繁到期令投资者大为头痛。
大量问题公司依靠新的短期借款来进行债务展期,甚至仅能支付利息。”
两个多月前,东北特钢、中煤华昱和中铁物资的风险暴露一度令信用债市场风声鹤唳。
分析师不断警告“小心庞氏破灭引发流动性危机”。
过剩产能行业违约频发令债券市场谨慎情绪升温,
3月取消或推迟发行的超短融、短融和中票等逾55只,为2014年以来最多。
4月份市场谨慎情绪加剧,刷新3月纪录。
尽管这两个月来市场渐趋平静,
但随着债务到期高峰来临,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的市场将再度面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