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巨头撤离大连的影响
2016-07-10
近日,央企航运巨头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整合落地,
重组后的公司“中海运”却将集装箱、油运业务的总部落户到了上海,
散货业务的总部落户到了广州。
而在散货业务和油运业务上,相对具有优势的天津和大连,却错失了机会。
要知道,中国远洋下属企业中远油运业务总部在大连,
业务体系和港口设施无需重新搭建和建设。
更严重的是,中国航运业务最大的四家公司
中国海运、中国远洋、招商局和中国外运在完成此轮央企重组之后,
总部分别设在了上海和香港。
长江以北已经没有一级航运巨头!
这影响可就大了,要知道航运早已不是这几条船、几个人的概念,
海上航运中心至少具备两个条件:
一:货来了,有船能去目的地,这需要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运网路等硬体设施;
二:能为船、船员、对外的贸易提供服务,港口依托的城市需拥有强大的金融、贸易、信息等软体功能。
可见,航运产业体系相当复杂,其中每一个业务都可以延伸成一个行业,
而这背后涉及的就是就业和税收。
所以,港口货物吞吐量不再活跃,极大影响港口的经济。
同时,由于航运是资金密集性产业,它会影响一个城市的资金量,
而资金量对城市的科技创新等产业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
大连曾是东北经济的佼佼者,大连港大连,辐射东北。
如今的大连经济报告,满屏的下滑字样。
今年,大连对外贸易几近停滞,
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或高新技术品的进出口额均是权限下滑。
大连的低端工业成了经济的拖累,占GDP46.31%的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了10.6%。
港口对工业具有依赖性,但大连的工业仍过度依赖煤炭等传统重工业,
高附加值的工业鲜有出现,仅有的几个仍处于上涨阶段的品类和高附加值、高科技相关性并不大。
这就是大连经济一蹶不振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