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先兆:疴血
2016-07-11
大便出血,有多种原因,大部分人总将之与痔疮划上等号,
却忽视此乃大肠癌的初期病徵,而延误诊治。
其实,大肠癌已超越肺癌,成为最常见癌症,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杀手。
相信不少人曾出现大便出血的现象,其实大便出血成因并不少,
老人家会认为是「热气」,也可能是便秘,排便过度用力引致,
但更多人认为是痔疮引起,众说纷纭,
却鲜有人知道,大便出血乃大肠癌的初期病徵。
目前,医学界对大肠癌的真正成因,未有确实定论,
但研究发现,高危族群包括50岁以上、男性、有家族病史、肥胖、低纤维的饮食习惯,
以及大量进食红肉、醃製食物,均会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大肠大致分为结肠及直肠两部份,总长度约为1.5米,
受遗传、饮食、环境的因素影响,部份肠壁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
便可能形成良性的大肠瘜肉,再经过长时间演变,
瘜肉便有机会病变为恶性肿瘤,即是大肠癌,
初期病徵为大便有血。
七成大肠癌出现于接近直肠的乙状结肠,原因不明。
目前,大肠检查可用传统内窥镜,或胶囊内视镜。
内窥镜检查,必需于医院或专科诊所内进行,检查期间可能会出现肛门出血;
而胶囊内视镜, 只须吞服如药丸般大小的胶囊内视镜 ,
并把影像传送到无线接收器,最后经肛门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