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题
大家知道,凯恩斯有鑑于1929年美国经济陷入旷日持久的「大萧条」,
奋而为书,写出那部经典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这部《通论》和爱恩斯坦的相对论一样晦涩难懂,
属于「全世界只有两个半人看得通」那个级别的东西;
好在,经后人爬梳,搞清楚一些语意之后,发觉不仅不太难懂,还十分有趣。
凯恩斯说的「流动性陷阱」的内情,并介绍「新凯恩斯主义者」如何演绎。
对此,「支爆论者」(认为中国会发生内爆而一发不可收拾的人)不必过度解读;
大中华经济自古以来,GDP停滞不前乃常有的事,
但国家民族不曾因此而像玛雅文明般蒸发消失,
儘管导致改朝换代却有可能。
按凯恩斯的想法,经济衰退、萧条,常常都是总需求不足引起的,
而铜板的另一面,当然就是产能普遍过剩;
但为什麽会如此失调——不是说,市场有自动调节机制的吗?
对的,不过这个机制能妥善运作,靠的是价格上落畅顺,
偶然生产多了,价格便下跌,刺激起更多需求,供需就摆平,反是亦然。
但是……
这个机制,在关键的劳动力市场容易失灵;
在西方,主要原因之一,是工会及一般支持受薪阶级的舆论压力相对过大,
工资(劳动力的价格)易升难跌,如此单向调节容易失灵的话,
结果便是一旦出现不景气生产过剩,货品的名义价格固然下跌,
但名义工资企硬,那麽实质工资便上升,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反调节!
结果,资本家裁员,失业大军出现,社会购买力下降,不景气加剧,
再来一个恶性循环,经济便会进入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