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结婚三大件。三大件,即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
而80年代,结婚时的“三大件”就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
到了90年代,“三大件”水涨船高了,更新成电脑、空调和摩托车。
如今,结婚“三大件”被默认成“三大子”,即“房子、车子和票子。
每一个时代的商品工业的大发展,都便随着舆论引导。
不引导谁去拼命买彩电,洗衣机,不引导这些海量生产的产品卖给谁?
这些企业怎么发展,国家怎么增加GDP?
大家想过没有,昔日昂贵的电话,冰箱,彩电,现在说起来是不是不值得一提?
这里面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的?
我想无非的供求关系。
当一整个国家在渴求一样东西的时候,这个的东西在一段时间内是稀缺的。
大家争抢,就有商人涌入这个行业,就有投机倒把的人炒这个东西。
70年代,自行车可是大件,谁有谁是NB人物,现在谁还买不起自行车,
那时候就是买不起,有人屯自行车谋取暴利,
现在谁囤积自行车啊,谁傻帽!
现代人开始囤什么了?房子呀。国家大力发展房地产,现在舆论是结婚必需有房子。
大家都在抢这个东西,媒体制作这个房子稀缺论。
制造房子价格有涨了,一个月涨几百上千。
从经济学角度讲:当需求被激发出来的时候,一段时间内,房子会疯狂上涨,
加上中间投机倒把人的炒作,房子更是非理性上涨。
更多的人,资金,热钱涌入这个行业,去疯狂的买地盖房子,个个疯了一样涌入地产圈。
做面粉的,卖鱼的,做鞋的,捣鼓蔬菜的,都涌入这个行业,疯狂买地,疯狂建房。
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大家都在建房子。当房子的总量超过购房者的需求量时,结果会怎样?
列位想过没有,在全国有多少套房子?未来10年会建多少套?
现在社会独生子很多,再过10年。
最简单的估计:孩子父母一套房,老婆父母一套房,小2口还有1套房。
还算平衡,等再过10年,双方父母去世,这样一家就3套房。
再过10年,这个父母还会为孩子再买套房吗?到时候房子还会永远上涨吗?
大家有房子住了,买房子的人少了,房子还在涨?卖给鬼去?
所以说:房子永远上涨论,是绝对谬论,
照现在的疯狂速度,用不了20年,甚至15年,房子就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