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之后整个官场懒政盛行
2016-09-11
木然-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反腐败本来就是大快人心的事,
因为腐败严重地破坏了公平正义,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官民矛盾。
不可否认,就目前的情况下,无论官员如何想腐败,也不敢腐败。
与此同时,另外的结果却出现了,那就是懒政。
懒政不是个案,不是局部,而是全局。
懒政已经成了反腐败的毒药,侵蚀著反腐败的成果。
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腐败成本高,腐败收益少。当腐败收益远远高于成本的时候,官员才会主动去腐败。
官员的权力变成资本,无本万利,进了监,掉了头,也可疯狂一回。
在反腐败高压态势之下,腐败分子他们也不得不小心为妙,
否则下台,重则进监狱,这样高的成本,大部分官员也是受不了。
于是官员选择了腐败机会主义路线。
有腐败的机会和条件就腐败,没有腐败的机会和条件,就等著。
第二,追求荣誉的路太艰难。罗素说,追求权力、名誉、地位是人类的本性。
权力更容易带来名誉和地位。
当权力不能带来名誉、地位的时候,权力还是省著点用,或者就不用,
即使权力过期作废也不用。
第三,追求金钱的动力不足。如果金钱足够,官员为了金钱和利益而用足权力也是不要命的。
那些顶风腐败的官员,就是因为金钱已经让他们失去基本的理智和判断能力。
权力不用,是因为钱太少,驱动权力运用的动力不足。
钱少了,权力运用起来没劲。弄点吃喝钱都困难,为什麽要做事?
干点活又会有人举报,这一举报不要紧,关键的是原来的腐败被人查出来,那也是麻烦多多。
为人民服务、共产主义那都是说给别人听的,他们自己也不信。
这些年官员都是因为利益而奔忙,
离开了金钱,离开了利益,他们也就基本上一动不动。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杯水,看网上八卦,一张报纸看一天,
这样的懒政生活也是一个不坏的选择。
第四,强烈的意识形态管控使官员口不能言。
政治集权是产生官僚主义的总病根。
官僚主义盛行,形式主义、文件主义、政策主义、口号主义、忠诚主义、命令主义大行其道。
现在下面官员权力收紧,意识形态控制强烈,官员不敢说不敢做,否则视为不忠,妄议朝政。
这就搞得官员胆小怕事,做事缩手缩脚,不敢越雷池半步。
第五,表忠心意识压倒了做事意识。
现在都讲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上面的官员也会用忠心意识对下面的官员进行不间断地驯化,
使官员成为政治听话、靠得住的工具,而全然没有做实事的主动性。
第六,官员被「左」绑架。「左」的逻辑本来是集权,集权的结果是官员有权。
官员不得不耍嘴皮子功夫,语言上越来越左,行动上却不敢乱动。
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做出右的事来,让官员吃不了兜著走。
干事有风险,不干多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