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寨卡,我们知道什么?
2016-09-16
人类第一次出现感染寨卡病毒的案例发生在1952年,
接下来的60年内,非洲、亚洲都曾出现人类感染的记录。
2015年,寨卡在南美大规模爆发,更瞬间引起全球广泛关注。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伊蚊叮咬传播,
但根据WHO最新数据,已有11个国家出现经由性行为传播感染的病例。
多数人感染了寨卡病毒,症状会如同感染登革热,
出现发热、起皮疹、肌肉关节酸痛或眼窝痛,病症持续2到7天能自愈。
但对少部分成人来说,感染后会出现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对孕妇或对计划生育的妇女而言,还可能带来婴儿出生缺陷。
根据《柳叶刀》刊登的风险报告,
研究团队通过各国入境旅游人数、50年来气象信息等数据,
预测受感染高危险区域,包括地处湿热气候、人口密度高、
还有大量人口流动的国家(特别是来自美洲地区国家的移入)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该报告以最保守的情境来推测,
预估印度、中国、印尼、尼日利亚、巴基斯坦为曝险人数最多的地区。
目前约有2.42亿人口居住在曾经爆发登革热的中国南方,
登革热的侵袭会提高寨卡病毒在当地传播的机率。
另外,寨卡病毒的影响范围将会蔓延到中国北方,
预估会有超过10亿中国居民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