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已走出7月低谷
2016-09-17
中国8月M2增速返回11%上方,新增贷款逾9,000亿较上月翻番;
叠加票据和债券融资等改善,推动社融增量亦回升。
但齐超预期的数据背后,房贷多、票据多、非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
表明基本面改善情况仍不乐观,经济企稳基础尚不牢固。
业内人士指出,受房地产和人民币汇率预期等的掣肘,
货币政策短期仍难有作为,基调将维持稳健中性,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MLF(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微调为主。
日联银行分析师李刘阳认为,“若是其他不改善而房贷回落,
后面信贷维持一定增速会有困难。”
他认为,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可操作空间不大,
即使在公开市场通过增加14天和28天逆回购操作进行微调,
但受经济基础制约,收紧几无可能;
而就现有信贷结构等来看,央行进一步放松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因此只能寄希望于财政政策发力了。
“央行放了钱,主要进了房地产,却没有有效流入到实体经济,放松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另外,从M1情况来看,存款活化很严重,也是企业投资不利的信号,不是一个好现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王洋也评价道。
他认为,经济有企稳现象,但基础是否牢固还有待观察;
短期内央行应该还会以公开市场逆回购、MLF等来组合微调,不会有大的动作。
当月居民中长期贷款5,286亿元为年内次高,信贷增量结构仍严重依赖居民贷款。
而企业贷款净减1,252亿,为年内第三次负增长,
除了企业贷款需求较弱以外,与8月份发行了近3,000亿的定向置换类地方债直接置换贷款也有关。
内外需略改善带动工业增速升至五个月高位,
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反弹助力整体投资持稳,
零售销售则在汽车消费等拉动下回升。
结合此前公布的贸易和通胀数据,证实中国经济已走出7月低谷,
三季度GDP增速或与上半年持平。
国内经济基本面孱弱同时,房地产高烧不退、人民币贬值预期如影随形,
海外美联储加息目前看来只是时间问题,
内外夹击下神州央行货币政策陷入困境,短期内“难松难紧”。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宏观姜超、顾潇啸分析称,
信贷和债券发行上升、票据跌幅收窄是社融回升主因,
新增金融机构贷款显示地产火热、房贷高增,对信贷贡献最大;
非居民中长贷同比少增1,297亿,
8月地方债发行飙升至8,000亿以上,债务置换对信贷冲击较大,
而经济低迷、融资需求弱对企业信贷也有拖累。